(新浪江蘇 訊)清晨6點南京正大拍賣門前已經(jīng)擠滿前來鑒寶的藏友,更有許多從上海、山東、浙江、福建等地趕來。上午9時30分,正大藝術(shù)館中已無落腳之地。南京正大拍賣聯(lián)合南京博物院專家舉辦的“家有仙器”民間鑒寶活動在人聲鼎沸,五花八門的寶貝中拉開序幕。
此次正大拍賣特邀南博程曉中老師、王金潮老師、歐陽摩一老師,及南京正大拍賣總裁龔雅聞先生為來自各方的藏友精心鑒賞、解析收藏之樂,收藏之美,分享各自的收藏事故,暢談藝海尋寶的經(jīng)驗,贊嘆聲、惋惜聲、驚訝聲不絕于耳。
很多朋友帶著自己心愛之物前來向老師求證,難免聽到老師的否定。市民韓先生帶了數(shù)件瓷器前來鑒定。南博古陶瓷鑒定專家程曉中老師,拿起瓷器,看看了花色紋路,很快就做出了判斷,“這是一個仿德化窯的,也就是現(xiàn)在德化窯做的,這兩件都是仿龍泉窯,現(xiàn)代龍泉窯仿古代龍泉窯的,明代的,這是仿鈞窯的……”但韓先生心態(tài)還不錯,說自己交了學費,也從中收獲了很多收藏的樂趣和知識,非常感謝能有這次公益活動,能讓自己得到正確的答案。在瓷器類別中,很多高仿貨根本難以鑒別,有位藏友帶著里三層外三層裹著的寶貝,程老師看了一會說道,“仿得不錯,這種東西算是高仿了,現(xiàn)在故宮博物院和廣東博物院各有一見,您這件要是對的了,就是唐代鳳首壺第三件了”。對于這種高仿品,普通市民藏友很難辨別,非常容易“交了學費”。
青銅品類也是贗品無數(shù)。有市民花了10幾萬,收回來一個青銅器,南博青銅器鑒定專家王金潮老師卻給他潑了盆冷水,“這是假的,這東西要是對的,等于要一兩百萬”。雖然贗品很多,但民間珍寶更多。一尊明晚期銅鎏金歡喜佛,兩尊明晚期鎏金長壽佛,同樣在青銅品類中大方光彩,雖然只有19公分大小,但其慈悲造像與精湛工藝為之嘆服。
書畫作為此次鑒寶活動中數(shù)量最多的品類,其中一幅傅抱石山水,展卷便吸引眾多目光,整體看起來相當出色,藏友也一直視為珍寶。南博書畫鑒定專家歐陽老師介紹,這位作者筆下有一定功力,筆觸與用墨也已經(jīng)相當成熟,難得的是其款已經(jīng)仿制到八成水準,不是精于書畫之道的專家難以鑒別。
雖然民間收藏熱情很高,但從現(xiàn)場的鑒定情況來看,贗品多,真品少,精品就更少。有的古董是老的,但是價值并不高。南博專家歐陽摩一給收藏愛好者,提了兩點建議:首先多看博物館的真品,哪怕隔著玻璃看,看多了也會有感覺。搞古玩的話,一定要先看真,后看假,先看博物館的真,后看市場和民間,順序不能顛倒。第二個結(jié)合文物,可以在民間拍賣會,先買一點,不要買多,然后結(jié)合看書,請教專家,慢慢提高眼力。
雖然此次活動真品精品不多,但正大拍賣還是從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不錯藏品,當場簽訂多份委托合同,皆是民間之寶,例如明晚期祭藍釉蓋罐,清乾隆祭藍釉描金龍紋碗,清康熙青花紅彩描金花卉紋執(zhí)壺,清道光道青釉粉彩瓷碟,白玉蓮花佛缽,明代黃花梨筆筒,都是非常難得珍品。值得一體的是,在上午10點左右,從人群中擠出一件龐然大物,并且分為兩部分,僅下面一部分就達到2米多高,1米5寬,二者合而為一高度達到3米多,乃是一件金絲楠木花卉博古紋頂箱大柜,堪稱巍巍壯觀。民間藏有此種類型的古典家具少之又少,并且保存如此完整,包漿瑩潤厚重,讓人驚嘆,不僅高手藏于民間,珍寶同樣如此。據(jù)南京正大的專家介紹,此件頂箱大柜大概年份在清中期,上雕花卉博古紋,下飾夔龍紋,至少是大戶人家所用之物,是否為王公大臣或者親王皇室遺珍仍需一步考證。同時現(xiàn)場很多藏友關(guān)心其價值幾何,正大專家給出至少百萬以上的估價,并且談到如果此柜同時具有歷史價值將難以估量。
南京正大拍賣致力于推動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揚與傳承,此次特邀南京博物院專家組為廣大市民、藏友、愛好者提供無償?shù)蔫b定評析,反響熱烈,我們自始以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初衷,我們積極倡導“藝術(shù)融入生活”的理念,致力于普及藝術(shù),我們無論舉辦何種活動,都是希望能夠向更多的人傳播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文化,正視且重視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文化,讓更多的人能夠理解其中蘊含前賢巧匠的智慧與審美,能夠?qū)⒚褡逯鈧鞒邢氯ィ灰贿z忘。我們所做的便是希望將這些凝聚中華傳統(tǒng)藝術(shù)之美的精魂能夠保存下來,流傳下去。(周芯羽)
【提示】正大新聞版權(quán)歸屬正大所有,如有轉(zhuǎn)載,請說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