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的冰箱不管是功能上還是結構上都有很大不同,在中國人的概念里,上面開蓋的為箱,立式橫開門的為柜。
由于“冰箱”最早在中國的出現是箱形結構,上開蓋,以至于后來傳入的電冰箱雖是柜型結構,卻依舊保留了“冰箱”的叫法。
今天研習君給大家介紹的是一款神奇的“冰箱”。
沒錯,就是這個造型,這就是明清時期大量流行的“冰箱”,我們現在會把冰箱叫成是家電,但是在過去,這是典型的家具,而其還算是古典家具中的特例。
這種冰箱的大致結構是箱上設一對可活動的箱蓋,箱蓋上有兩個或四個銅錢形或是其他紋飾的開光氣孔,用于將箱蓋提起,同時還是冰箱里所儲冰塊冷氣的散發通道。
冰箱內設一層格屜,在格屜下放置冰塊,將食品置于屜板之上,而箱內四壁用鉛皮或是錫紙包鑲,用以隔絕外部的高溫空氣防止冰塊迅速熔化,又保證冰水不會侵蝕箱體的木材而充分保護箱體。
箱體下部的角落中有一個小孔,用于排出冰塊熔化后的的水。
冰箱外部的兩個側面安裝銅提環,以便提拉冰箱之用。冰箱下承木座,一般是束腰接彭牙鼓腿帶托泥的造型。
清 柏木冰箱 故宮博物院藏
高82cm,長91cm,寬90cm
在酷暑難耐的夏季,這種冰箱放入冰塊后,既可以冰鎮瓜果飲品又能從通氣孔散發冷氣降低室內溫度,可以說是一物兩用,難怪乾隆皇帝都忍不住要作詩贊美一番——
廣廈無煩暑,精盤貯碎冰。
這種形似于方斗的冰箱在明清兩代非常受歡迎,因為他是炎熱夏季的一陣清涼,更有豪奢之家竟用黃花梨木料來制作——
▲現藏于美國費城藝術博物館的黃花梨冰箱
▲清乾隆 纏枝蓮紋青花冰箱
▲清乾隆 掐絲琺瑯冰箱,這種冰箱的制冷效果強勁,甚至有位大學士三伏天覲見皇上時都渾身打顫。
此外,我們還能發現同時期的瓷器冰箱與掐絲琺瑯工藝制程的冰箱,這都證明了當時此器物在上層社會使用范圍之廣,人們對夏季祛暑的強烈訴求。
我們對比古今的冰箱會發現,不管是功能上還是結構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因為在中國人的概念里,上面開蓋的為箱,立式橫開門的為柜。
由于“冰箱”最早在中國的出現是箱形結構,上開蓋,以至于后來傳入的電冰箱雖是柜型結構,卻依舊保留了“冰箱”的叫法。
▲清 柏木冰箱 觀復博物館藏
所有人見識了明清時期的冰箱,都要感覺中國的先人真是太有智慧,太了不起,那冰箱一開始就長這個樣子嗎?中國的第一臺冰箱是什么時候出現的?
這個問題不光中國人要問,連老外都覺得好奇——
相比有趣的提問,那些有趣的回答更招人眼球——
最后,還是博學的網友給出了最自豪的答案——
上圖中的這個不明物體就是中國最早的冰箱實物,從外形上還是能看出和明清時期的繼承關系的。
在古籍《周禮》中就提到過一種用來儲存食物的“冰鑒(hàn)”。《周禮·天官·凌人》中記載道:祭祀供冰鑒。
這種“冰鑒”其實是一個盒子似的東西,內部是空的,只要把冰放在裏面,再把食物再放在冰的中間,就可以起到對食物防腐保鮮的作用,這可能是人類使用最早的冰箱。
▲1978年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冰鑒,是以冰塊為降溫手段的原始冰箱,冰鑒上還放著一柄長勺是專門用來舀冷飲的。
了解了冰箱,我我們下面要說說這冰打什么地方來?冰箱是很好用了,可是沒有冰也達不到祛暑的效果??!
我們先來看下現代冰箱在英文中有三種說法——
ice—box(冰盒子)
freezer(冷凍器)
refrigerator(制冷器)
前者是冰箱的形象概述,而后兩者則陳述的是冰箱的兩種功能:冷凍(freezing)和制冷(refrigeration)。對應的古代的制冷方式,同樣也有兩種:藏冰和制冰!
把冬天的冰藏到夏天,再拿出來用,古人是怎么做到的呢? 古代的藏冰條件當然沒有現代人好,方法也比較簡單。
每年大寒季節,古人就開始鑿冰儲藏,因為這時的冰塊最堅硬,不易融化。管理藏冰事務的官吏監督奴隸、農民到水質好的地方鑿采,藏到預先準備好的冰窖里。
周朝時,為了皇室避暑,特意成立了專門機構——“冰政”,長官名為“凌人”,執掌80名工人,冬天時采集天然冰塊,全部儲存在名為“凌陰”的冰窖中,保存到夏天使用。
▲古人托運冰塊
冰窖都建在陰涼的地方,深入地下。用新鮮稻草跟蘆席鋪墊,把冰放到上面之后就覆蓋稻糠、樹葉等隔溫材料,然后密封窖口,待來年享用。
由于這樣儲存,每年大概會有三分之二的藏冰會融化,所以古人常常將藏冰量提高到所需使用冰量的三倍。
▲故宮內的冰窖
▲現在故宮里的網紅餐廳“冰窖”,就是當年皇家儲冰的地方
而在炎熱的南方地區,常年氣溫都在零度以上,水就是不結冰,該咋辦呢? 這個時候,我們先人就發現了制冰技術。
大約在唐朝末期,工匠們在生產火藥時開采了大量硝石。他們發現硝石溶于水時會吸收大量的熱,能使周圍的水降溫直至結冰。于是一些能工巧匠便開始利用硝石開始制冰。
▲唐代冰棍兒制作方法
制冰方法的出現,使更多美食進入人們的生活,首先人們打撈的海產品,通過冰的冷凍運輸的更遠、保存的更久,市場開始出現了“冰鮮”。
南宋時,夏天街市上就有出售“雪泡豆兒水”、“雪泡梅花酒”等飲料。甚至在《清明上河圖》里的這個飲料路邊攤,招牌上寫“香飲子”。
元代的商人在冰中加上果漿和牛奶,《馬可?波羅游記》稱之為“冰奶”,實際上就是今天“冰淇淋”的雛形。
明清時期,民間用冰也開始當普遍。冷飲花樣更為繁多,僅《紅樓夢》中就有酸梅湯、玫瑰露、木樨露、涼茶及玫瑰鹵子湯等記載。其中最負盛名的便是“冰鎮酸梅湯”。
十七世紀 黃花梨冰箱 安思遠舊藏
34.9cm,58.4cm,58.4cm
著錄于《中國家具》圖147
看了古人的冰箱以及制冰藏冰的方法,研習君覺得古人的生活完全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無聊而無趣。甚至讓人感覺到,古代的冰箱都是無氟的、冷暖兩用的、完全綠色的、符合環保標準的、甚至是現代可以都無法完全復制的。
古往今來,家具作為人們生活必備品,也在人們的不斷需求與改進中,能讓人享受到更加舒適與安逸的生命時光。
這個夏天這么熱,看個文章都滿頭大汗,是不是也像研習君一樣,真想回到古代過夏天呢?
- END -
【提示】正大新聞版權歸屬正大所有,如有轉載,請說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