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作家具,誕生于帝王之都,取廣、蘇二作之長,融百工之巧思,化西洋之風氣為己用,實為中國古典家具制作之高峰。
— 1 —
初識“京作”
“京作”作為一個概念,主要是指清盛世內務府造辦處宮廷作坊在北京制造的家具,小部分指內務府下令在江浙兩廣等地監督制作的供宮廷使用的家具,以紫檀、黃花梨和紅酸枝等幾種珍貴木材為主。

據考證,中國的官營手工業始于西周(在那之前,就有了私人作坊),至明清兩代發展到鼎盛,形成了成熟的門類劃分、管理機構、監察組織、勞動力制度、物料來源和使用規程。
清代官營手工業是建立在自然經濟基礎上、與當時的專制統治相適應的一種官辦手工藝生產與政府管理商品市場相結合的特殊的經濟模式。

▲清 紫檀木仿竹節雕鳥紋多寶格 上海博物館藏
中國傳統家具制作中的“京作”,就形成于清代官作制度的成熟時期。
從產品誕生年份看,京作家具分早期和晚期兩部分,早期京作是指清代帝都北京上層社會家具的流派,并非一般的民間用品。

理解這一概念要注意兩點:
其一,并非在北京做的家具就叫京作家具;
其二,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北京地區、天津地區與河北地區的民間日用家具在當時也并非真正的京作家具。
— 2 —
“京作”的形成
明朝結束后,滿族建立清朝政權,當時的紫禁城家具和城樓宮殿曾遭到嚴重損毀。

清朝統治者為重振帝國尊嚴,大修宮殿、大造皇家園林,竭盡財力物力追求豪華富貴的室內陳設,致使清朝的家具需求量急劇擴大。

京作家具的形成之初,宮廷的家具大部分是蘇、廣和西北進貢的精品家具,且數量巨大,我們稱為“貢作家具”。
據清宮檔案記載,僅乾隆三十六年,就有兩江、兩廣、江寧、兩淮等家具產地向宮內進貢大約150件家具。

▲清 紫檀寶座 上海博物館藏
這些家具是有別于當地產的普通家具,因為帶有了宮廷的味道,以及封建社會皇權至上的權力色彩。
所以,這些專門為宮廷定制的專用家具,就形成了自己的獨特藝術風格,雖然不是在北京生產,但具備了京城“宮廷意志”鮮明的藝術特征,這就是最早的“京作”。

應該強調的一點是,京作家具即使是在各處采辦,也是由內務府造辦處根據需要出樣、監制,甚至皇帝親自參與設計,下旨造辦處,廣州、蘇州等地工匠吸收了兩地的特點和優長,遂使“京作”日臻成熟。

但隨著巨大的宮廷家具需求,僅靠從外面的征集進貢,遠遠不夠。因此,集全國各地的工匠大師一起的清盛世內務府造辦處宮廷作坊也就應運而生。
在造辦處中設有單獨的木作,從全國各自招募優秀工匠到皇宮服役。由于廣州工匠技藝高超,又在木作中單設一廣木作,全部由廣州工匠充任,所制家具帶有濃厚的廣式風格。

▲清 紫檀屏風和畫桌
這主要是因為皇宮場面寬大恢弘,非常講究排場,在意家具器物的陳設效果,偏愛厚重的造型,龐大的體態。

▲清 紫檀云龍紋大畫桌
但由于木材多從廣州運來,一車木料輾轉數月才能運到北京,沿途人力、物力,花費開銷極大,因此,造辦處在制作某一件器物前都必須先畫樣呈覽,經皇帝批準后方可制作。
在這些御批中,皇帝看了畫樣后,覺得某部分用料過大,及時批示將某部分收小一些。久而久之,形成京作家具較廣作家具用料較小的特點。

▲清 紫檀雕花長桌 高93.5cm 長208cm 寬64.5cm
在造辦處普通木作中,多由江南地區招募優秀工匠,其做工趨向蘇式。不同的是,他們在清宮造辦處制作的家具較蘇式家具用料要大,而且沒有摻假的現象。
— 3 —
皇室正統典范
京作家具在材料選擇、工藝制造、使用功能和裝飾手法諸方面,是由廣作家具與蘇作家具有機結合形成的,就像當年“徽班”進京后與昆腔融合后形成京劇文化一樣,二者在形成的歷史背景上具有相似點,而且都已經擁有200多年的歷史。


▲清乾隆 紫檀滿雕云龍紋“御制八徵耄念之寶記”玉冊匣
具體地看,京作在造型上多借鑒廣作家具,渾厚端莊,在工藝上、線條上則借鑒了蘇式家具的靈秀、精巧,形成了獨具一派的皇室正統新典范。
京作風格主要形成于乾隆朝。從用料來看,京作較廣作講究而且小,比蘇作又實在。

▲清 紫檀夔龍紋玫瑰椅 高93cm 長59.5cm 寬45.5cm
據登記檔案記載,此椅為道德堂之物。道德堂位于西六宮之翊坤宮西配殿,為清代嬪妃居所。
由于宮廷造辦處財力、物力雄厚,制作家具不惜工本和用料,裝飾力求華麗,鑲嵌金、銀、玉、象牙、琺瑯、百寶嵌、沉香、雕漆等珍貴材料和多種工藝。

▲清 紫檀 嵌百寶 鏡臺
其華美富貴非其他家具可比,這使得京作家具形成了氣派豪華以及各種工藝品相結合的特點。
從紋飾上看,京作家具較其他地區也獨具風格。乾隆皇帝好古,是史上有名的“大玩家”,京作家具從皇室收藏的古代玉器、古銅器、漢代石刻上吸取素材,巧妙地裝飾在家具上。

▲清宮舊藏 紫檀嵌玉寶座 高104cm 長109cm 寬84cm
寶座后背正面嵌青白玉正龍一條,周圍點綴火珠及五只蝙蝠。兩側扶手內外兩面均雕云紋地,鑲嵌青白玉行龍。面下有束腰,直牙條,嵌青白玉珠花及蝙蝠紋。寶座利用紫檀木與白玉的黑白反差,使圖案格處生動。
這使清代家具在明代的基礎上又有了進一步發展,紋飾題材更為廣泛:
明代多限于裝飾翹頭案的牙板和兩腿間的鑲板,清代則在桌案、椅凳、箱柜上普遍使用;
明代多雕刻螭紋(北京匠師稱其為拐子龍或草龍),而清代則是夔龍紋最為常見。

▲清乾隆 紫檀拐子紋長桌 高81cm 長116cm 寬39cm
根據家具的不同造型特點,而施以各種不同形態的紋飾,顯示出各式古色古香、文靜典雅的藝術形象。
— 4 —
“京作”主要選材
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活計檔記載:
乾隆五十年十月初六日,員外郎五德大達色、庫掌金江、催長舒興、筆帖式福海畫說太監鄂魯里交商絲紫檀木香幾五件(系寧壽宮內,二件束腰上嵌琺瑯片,二件束腰上鑲嵌玻璃條,托泥上嵌銀母鑲嵌)。
另外,乾隆五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懋勤殿傳旨,寧壽宮東暖閣樓下現設三屏風中扇現鑲刻蘭亭帖玉版,東邊用鑲玉版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一方,兩邊用鑲玉版寧壽宮寶一方,交啟祥宮,與現鑲玉版挑一色玉刻做挖嵌,周圍鑲四分紫檀木邊,欽此。
從歷史文獻記載來看,紫檀木為清代宮廷御用家具的首選。

▲太和殿紫檀龍柜
紫檀經長期使用,家具表面會因空氣的自然氧化和人為的使用摩擦,而形成一層酷似角質的潤澤表層,也就是家具行里常說的”包漿”。

▲太和殿紫檀龍柜(局部)
以目前仿古家具的工藝還難以仿制出自然形成的紫檀”包漿”,因此,紫檀家具近年來逐漸成為清代家具收藏的主流。紫檀在乾隆時期官定的價格即是楠木的20倍以上,可見其身價之高。

▲太和殿紫檀龍柜(局部)
清代宮廷家具中紫檀家具占極大比重。以紫檀制作的家具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不施雕飾,表面光素無紋,充分展示紫檀木特有的天然質感,這一類多為明代家具或清仿明式家具;
另一種則是利用紫檀細密的質地和極高的可塑性,進行精湛地雕琢。清代宮廷家具則以后者居多。
清朝雍正、乾隆以后,由于國力昌盛,經濟及手工業迅速發展,再加上受到一些外來文化的影響,清代家具隨著地域的不同而呈現出各地方家具風格異彩紛呈的局面。


▲養心殿東暖閣紫檀家具
北京作為帝王之都,天子所居,長期以來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修繕營造,其建筑之精良、工程之宏大、規制之嚴整,舉世聞名。
為了滿足帝王之家的起居生活,來自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匯集于此,為皇室之家打造家具器用,形成了以宮廷風格為特點的京作家具。

▲無倦齋佛堂紫檀炕幾
清宮造辦處制作家具的工匠多來自廣東和江蘇兩地,這兩地當時也是最著名的家具產地。
當年,能夠進京入宮做工是件榮耀之事,地方和宮內造辦處都會發給安家費,而且工銀豐厚。
乾隆年間,好工匠的工銀相當,甚至高于一般知縣的俸銀,如果活計做得好,還有賞銀和賞物,而且每年還有帶薪探親假期,附帶發給盤纏路費,這樣的待遇使工匠可以全身心地工作,充分發揮其最佳技藝。

▲清 紫檀云龍紋條案
清代宮內造辦處有各種”琺瑯作”、”鏨花作”、”鍍金作”、”牙作”等,為宮廷家具提供極佳的配套附件,由此也襯托出皇家宮廷家具的富貴華麗與皇室威嚴。

▲臺北故宮收藏的恭王府家具
現今得以傳世的精美紫檀家具,絕大多數都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及皇家廟宇里,流傳在民間且完好保存的宮廷紫檀家具幾乎是鳳毛麟角。
— 5 —
“京作”家具
京作家具,誕生于帝王之都,取廣、蘇二作之長,融百工之巧思,化西洋之風氣為己用,實為中國古典家具制作之高峰。
被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代表了中國古典家具的“最高水準”,也代表著清式家具的“主流”。

清宮造辦處曾為皇室生產制作了大量的京作家具,廣泛見于寶座、床榻、幾案、椅凳、屏風等品類之中。

▲清宮舊藏 紫檀雕花寶座 高107.5cm 長177cm 寬80.5cm
寶座紫檀木制,面上三屏風式座圍,靠背及兩側扶手攢框鑲楠木心,平雕萬字紋錦地,錦地之上浮雕西洋風格的卷草紋。
座面席心軟屜,面下有極窄的束腰與牙條,系一木連作。牙條與腿足亦滿雕西洋卷草紋。三彎式腿,上節雕展腿,下節外翻足,足下承托泥。雕工一絲不茍,為清代家具中之藝術精品。

▲清宮舊藏 紫檀嵌瓷寶座 高106cm 長91cm 寬67cm
寶座靠背及扶手做成九屏風式,正中稍高,并向后呈卷舒式,兩側依次漸低。框內鑲影木心,與邊框齊平,中間凸嵌豆綠色暗花彩瓷片。
座面藤心軟屜,前沿連同束腰、牙條微內凹,束腰浮雕絳環,下襯托腮。牙條正中垂洼堂肚,浮雕纏枝蓮紋。鼓腿膨牙內翻卷葉紋足,須彌式托泥座,帶龜腳。

▲清宮舊藏 紫檀雕夔龍紋床 高92.5cm 長200cm 寬103.5cm
床身紫檀木制,席心座面,下襯硬板,系北方的習慣作法。束腰下有直牙條,垂洼堂肚,并浮雕卷草紋。四角直腿,內翻回紋馬蹄,帶有托泥。
床面上安裝七屏式床圍,框內用短材作榫攢成拐子紋,拐子紋內鑲嵌以薄木板透雕的夔龍紋花牙,虛實對比,做工極為精細。

▲清宮舊藏 紫檀嵌楠木山水人物床 高108.5cm 長191.5cm 寬107.5cm
該床為紫檀木制,藤席座面。床面下打洼束腰,直牙條,正中垂洼堂肚,間飾回紋。拱肩直腿,內翻馬蹄,帶有托泥。
床面上安裝七屏式床圍,分三段鑲楠木板,浮雕山水人物圖,生動地再現了我國南方水鄉的秀美景色。


▲清宮造辦處 紫檀木樓閣式大更鐘 高330cm 底座145×96cm
鐘一層樓閣正面是二針時鐘盤,其上五處上弦孔自左至右依次為打更、打時、走時、打刻、發更。它們以羊腸弦懸的鉛砣為動力源,上弦后鉛砣下墜產生動力,帶動齒輪傳送系統。
二三層樓閣所扣三個銅鐘,自上而下為打更、打時、打刻用。鐘旁各有一鐵錘,連接在機芯傳動系統上。


▲清宮舊藏 紫檀嵌瓷心羅漢床 高92cm 長248cm 寬131.5cm
床體紫檀木制,座面攢框落堂鑲板,罩黑漆面心。面下打洼束腰,長牙條,三垂洼堂肚,鼓腿膨牙,內翻馬蹄。
床面上有九屏式床圍,用走馬銷連接,均有活榫可以開合。九個屏框內分別鑲嵌飾一朵五彩花卉紋的瓷片,色彩艷麗,與深紫色的紫檀木相映襯,相得益彰。

▲清宮舊藏 紫檀嵌玉花卉寶座 高108cm 長110cm 寬83cm
寶座紫檀木制,席心座面,鏤空炮仗洞束腰,下承托腮。鼓腿膨牙內翻馬蹄,足下帶須彌式底座。
牙板正中大垂洼堂肚。五屏式座圍,正中搭腦后卷,框內鑲板,以漆工藝裝飾,再以周制鑲嵌法嵌玉山石、花卉,表現出富麗堂皇的藝術效果。

▲清宮舊藏 紫檀嵌玉菊花圖寶座 高108cm 長110cm 寬83cm
寶座紫檀木制,五屏式靠背扶手,心板木胎髹米黃色漆地,采用周制鑲嵌法以玉石為材鑲嵌菊花紋。藤心軟屜,面下有束腰,透雕炮仗洞,托腮下鼓腿膨牙式,內翻馬蹄。
牙條正中垂洼堂肚。足下接須彌式底座,帶龜腳。此寶座造型美觀,色彩艷麗,為清代宮廷家具之珍品。
— 6 —
“京作”硬木制作技藝
“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藝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間達到鼎盛,嘉慶、道光以后逐漸散落于民間。


▲百納鑲紫檀木嵌黃花梨卍字紋長桌的桌面(百納鑲工藝制作復雜難成,鑲嵌的技術特別高。要求挖槽深淺寬窄要適度,如不適度,鑲嵌出的花紋就不規整,不嚴絲合縫。)
解放后,由于國家采取積極地搶救、保護和扶持政策,“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藝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和發展。
其復雜的制作技藝,集實用性和藝術性于一身,綜合運用設計、木作、雕刻、燙蠟等多種制作技藝。

▲清宮舊藏 紫檀木雕松竹紋書式盒 高5.3cm 長19.5cm 寬14.85cm
加之珍貴的材料、復雜合理的結構、莊重典雅的造型以及細膩美觀的雕飾,使之具有雕繪滿眼、絢爛華貴的特點,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

▲清宮舊藏 紫檀嵌琺瑯寶座 高100cm 長128cm 寬90cm(此寶座為琺瑯工藝與傳統家具相結合的典型代表作品。)
雖然京作家具自成一派的時間較蘇作、廣作晚,但由于其誕生地北京的一年四季分明、氣候差異明顯,直接導致工匠們所打造的京作家具在卯榫結構等方面最為完善合理。
在制作上,始終貫徹“紅木雖貴,但決不弄虛作假;工藝雖繁,但決不偷減序”的原則。
嚴格按照“煮料—自然干—開料—烘干—選料—制作”的流程,達到家具變形、開裂、收縮的最小化。

▲清 紫檀 浮雕 云龍紋帶托泥 寶座
2008年6月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申報: 北京市崇文區 公布: 395 Ⅷ-45 "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藝誕生于北京皇城,是在明、清宮廷家具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歷史,與"蘇作"、"廣作"并稱為中國硬木家具的三大流派。
— 7 —
“京作”家具代表
只要說京作家具,不得不提的就是京作家具的老字號——龍順成??赡苡行┤藭煜に暗囊粋€名字——北京硬木家具廠。

在翻看《明式家具珍賞》一書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其中有18件珍貴家具被王世襄先生標注為“北京硬木家具廠 藏”,這里的北京硬木家具廠其實就是原來以及后來的“龍順成”。
而且,王世襄先生記錄在書里的很多家具稱呼及提法也都是向“龍順成”的老師傅請教的。

▲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賞》圖錄檢索頁
正如前文所論及,京作家具誕生的初衷是滿足宮廷皇室的起居所需,而到清后期,國力遠不如前,清宮造辦處的大批工匠流向民間,其中有一位當時造辦處王姓木匠創立了名為“龍順”的家具行。
這正是龍順成最初的原型,它不但為宮廷繼續制作、修理硬木家具,還將宮廷風格的硬木家具融于民間,后來經過吸收吳、傅兩家入股,更名為“龍順成”。

建國以后,北京家具行業有35家硬木家具作坊,其中有:
早在清道光十五年(1836年)開業,原制做馬鞍的"同興和";
清同治十年(1871年)開業,以生產仿明家具著稱的"義盛和";
專仿制清代乾隆做工紫檀家具的"興隆號";
專制仿明家具的字號"義成"、"東昇永"等。
以及"六豐成"、"宋福祿"等各有特色的流派進行了公私合營,保留了"龍順成"的老字號,稱為"龍順成木器廠"。
1966年,改名為"北京市硬木家具廠"。后來又經過多次合并,1993年,恢復“龍順成”老字號。
2007年,龍順成"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藝入選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被國家商務部再次認定為可保護與發展的"中華老字號"。

當歷史的軌跡發展到今天,除了像“龍順成”這樣的老字號之外,越來越多的家具企業如雨后春筍林立在北京這片歷史文化的厚土上,在京作文化的熏陶下繼承著中國傳統家具的命脈。
最后研習君為大家羅列了部分北京地區家具企業:
北京元亨利硬木家具
勁飛京作紅木
北京凌云紅木家具廠
北京紅馬紅木家具
北京瑞祥安古典家具
太和木作
北京皇林苑古典家具
北京君馨閣家具
北京君德益紅木家具
北京云龍海硬木家具
泓文博雅
宣明典居
宜兄宜弟古典家具
京拓古典紅木家具
...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僅供參考,歡迎補充)
- END -